T1的防雷器比T2的防雷器贵,主要源于其更高的性能规格、更严苛的制造标准以及更强的防护能力,具体如下:性能规格更高:T1级防雷器用于应对直接雷击,需承受更大的冲击电流(如Iimp为12.5KA - 100kA),而T2级防雷器主要应对中等强度浪涌(如感应雷电),其标称放电电流In通常为20kA左右。在同样电流情况下(如冲击电流峰值Ipeak均为40KA),10/350μs波形电流和8/20μs波形电…
浪涌保护器专用后备保护器的选型需综合考虑额定电压、短路电流分断能力、耐受浪涌电流容量、响应时间、产品质量和认证、安装方式和环境等因素,以下为具体分析:额定电压:后备保护器的额定电压应与所需保护的电器设备的电源电压一致,通常应大于或等于电器设备的电源电压,以确保有效保护。短路电流分断能力:后备保护器应具备足够的短路电流分断能力,以在浪涌保护器出现故障…
无需退耦器的复合型防雷器设计原理主要基于其内部元件的协同工作机制,结合了开关型和限压型元件的优势,通过能量自动配合功能实现多级保护,同时避免多级SPD之间因电感效应导致的电压叠加问题。以下为具体分析:复合型防雷器通常由电压开关型元件(如气体放电管、放电间隙)和电压限制型元件(如氧化锌压敏电阻)组成。这种组合使得防雷器在应对不同等级的过电压时,都能表现…
根据防雷分区选择保护等级一级保护(LPZ0A/LPZ0B与LPZ1交界):用于建筑物总配电箱,需承受直击雷电流,推荐通过T1试验(10/350μs波形)的SPD,关键参数为冲击电流Iimp(≥12.5kA)或最大放电电流Imax(≥40kA)。二级保护(LPZ1与LPZ2交界):用于分配电箱,泄放残余雷电流,推荐通过T2试验(8/20μs波形)的SPD,关键参数为标称放电电流In(≥20kA)和最大放电电流Imax(≥…
浪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ve Device, SPD)通过内部元件快速响应过电压,将瞬态浪涌能量泄放至大地,从而保护设备免受损坏。其核心原理如下:限压型SPD(如氧化锌压敏电阻MOV)原理:正常电压下呈高阻态,当电压超过阈值(如385V)时,阻抗急剧下降,将电压钳位在安全水平。特点:响应时间短(纳秒级),适用于高频次、低能量浪涌(如感应雷)。类比:类似“可变电阻”,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