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电涌保护器40KA 4片(通常指4P结构)属于T2级浪涌保护器,适用于三相配电系统的二级防雷保护,以下是对其相关特性和应用的介绍:最大持续工作电压(Uc):一般为385VAC,适用于220/380V三相系统。标称放电电流(In):通常为20kA(8/20μs),表示浪涌保护器能够承受的标称放电电流。最大放电电流(Imax):40kA(8/20μs),表示浪涌保护器能够承受的最大放电电流。电压保…
压敏型一级浪涌保护器和放电管型一级电源防雷模块在反应时间、通流容量、工作原理、应用场景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以下为你详细介绍:压敏型一级浪涌保护器:反应速度介于TVS二极管和气体放电管之间,略慢于TVS二极管,为纳秒级,能较快地对浪涌电压做出响应,保护设备免受部分浪涌冲击。放电管型一级电源防雷模块:响应速度相对较慢,通常为几十个纳秒甚至更多,在它未导通前,…
核心参数标称放电电流(In):12.5KA、15KA、25KA、30KA、40KA、50KA,表示浪涌保护器能承受的10/350μs波形电流峰值。最大放电电流(Imax):通常为标称电流的2倍(如25KA产品Imax可达50KA),反映极端情况下的泄流能力。电压保护水平(Up):一般≤2.0kV,决定设备端实际承受的残压,需低于被保护设备的耐压值。响应时间:≤25ns,确保快速响应雷电冲击。
开关型防雷器和限流型防雷器是电力系统中常用的两种防雷保护设备,它们在防雷原理、性能特点和应用场景上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两者的特点对比分析:工作原理开关型防雷器通过放电间隙或气体放电管等元件,在雷电过电压作用下迅速导通,将雷电流泄放入地,从而保护设备。其核心特点是“开”与“关”的切换:正常状态:高阻抗,不影响电路正常运行。过电压状态:低阻抗,快速导通…
压敏防雷器能够同时防护10/350μs波形和8/20μs波形的雷电过电压,主要源于其非线性伏安特性、能量吸收能力、快速响应特性以及设计上的综合考量。以下从原理和特性两方面展开分析:非线性伏安特性压敏电阻的核心材料(如氧化锌)在正常工作电压下呈现高阻态(类似断路),而当电压超过阈值(压敏电压)时,其阻值急剧下降(类似短路),从而将过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内。这种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