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的防雷器比T2的防雷器贵,主要源于其更高的性能规格、更严苛的制造标准以及更强的防护能力,具体如下:性能规格更高:T1级防雷器用于应对直接雷击,需承受更大的冲击电流(如Iimp为12.5KA - 100kA),而T2级防雷器主要应对中等强度浪涌(如感应雷电),其标称放电电流In通常为20kA左右。在同样电流情况下(如冲击电流峰值Ipeak均为40KA),10/350μs波形电流和8/20μs波形电…
无需退耦器的复合型防雷器设计原理主要基于其内部元件的协同工作机制,结合了开关型和限压型元件的优势,通过能量自动配合功能实现多级保护,同时避免多级SPD之间因电感效应导致的电压叠加问题。以下为具体分析:复合型防雷器通常由电压开关型元件(如气体放电管、放电间隙)和电压限制型元件(如氧化锌压敏电阻)组成。这种组合使得防雷器在应对不同等级的过电压时,都能表现…
T1级开关型+T2级限压型防雷器适用于高雷电活动频率、设备敏感度高且需分级防护的场景,其关键作用是通过多级协同实现高效泄流与精细限压,确保设备安全。以下是具体分析:通信基站:通信基站通常位于户外,暴露在自然环境中,易遭受直击雷和感应雷的威胁。T1级开关型浪涌保护器可安装在基站天线馈线、电源进线处,处理直击雷电流;T2级限压型防雷器安装在基站内部设备前端,对…
8/20波形防雷器的启动电压并非一个固定值,而是与防雷器的电压保护水平(Up)相关。在雷电来临时,当防雷器两端的电压超过其电压保护水平时,防雷器会启动并将过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内,这个电压保护水平可近似看作启动电压的参考。例如,有的8/20us波形防雷器电压保护水平Up为2.5kV,这意味着当雷电产生的过电压超过2.5kV时,防雷器会启动工作。不同规格和型号的8/20波形防雷器…
通流量不同:T1级浪涌保护器通流量大,泄放能力强,可泄放Iimp为12.5KA - 100kA的冲击电流;T2级SPD可泄放Imax为20KA - 160KA的放电电流。在同样电流情况下(如冲击电流峰值Ipeak均为40KA),10/350μs波形电流和8/20μs波形电流能量之比大约为17.5:1,同样的冲击电流峰值,T1级SPD能量比T2级SPD大很多。保护作用不同:T1级浪涌保护器作为第一级防护,主要泄放高能量的直接浪涌…
压敏型防雷器和放电管防雷器在反应时间、通流容量、工作原理、应用场景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具体对比分析:压敏型防雷器:反应速度介于TVS二极管和气体放电管之间,为纳秒级,略慢于TVS二极管,但快于气体放电管。放电管防雷器:反应速度最慢,通常为几十纳秒甚至更多,难以满足对响应时间要求极高的场合。压敏型防雷器:通流容量较大,按不同规格,可通过数KA到数十KA的…
开关型防雷器和限流型防雷器是电力系统中常用的两种防雷保护设备,它们在防雷原理、性能特点和应用场景上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两者的特点对比分析:工作原理开关型防雷器通过放电间隙或气体放电管等元件,在雷电过电压作用下迅速导通,将雷电流泄放入地,从而保护设备。其核心特点是“开”与“关”的切换:正常状态:高阻抗,不影响电路正常运行。过电压状态:低阻抗,快速导通…
压敏防雷器能够同时防护10/350μs波形和8/20μs波形的雷电过电压,主要源于其非线性伏安特性、能量吸收能力、快速响应特性以及设计上的综合考量。以下从原理和特性两方面展开分析:非线性伏安特性压敏电阻的核心材料(如氧化锌)在正常工作电压下呈现高阻态(类似断路),而当电压超过阈值(压敏电压)时,其阻值急剧下降(类似短路),从而将过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内。这种特性…